
PVC聚氯乙烯母液污水處理再利用
案例詳細:
PVC母液處理回用新技術,特點:運行成本低,維護費用低
聚氯乙烯母液廢水主要由離心機分離出來的水和沖洗過濾器等的廢水所產生,PVC聚合反應過程中,生產的PVC型號不同,添加使用的各種助劑的品種和數量也不相同,從而造成廢水中各種成分的含量也會發生變化。
主要成分有:作為分散劑使用的聚乙烯醇(PVA),這是母液水難以處理的主要物質,其他還有反應過程中殘留的聚乙烯單體、少量其他添加劑雙酚A、對苯二酚、甲醇以及這些物質反應或衰變后的產物。
PVC母液廢水的特征1.水量大,每生產一噸聚氯乙烯可產生3-4立方米廢水。2.硬度、氯根低,生產中的進水為去離子水,工藝過程中也沒有增加硬度的環節,出水水質的硬度和含鹽量均較低。3.濁度高,主要是PVC顆粒,可通過沉淀裝置回收利用。4.有機物濃度低,COD實測值一般在150-
200mg/L之間,屬于低濃度難分解的化工廢水。5.有機物難以降解廢水的物質,主要原因是作為分散劑使用的聚乙烯醇(PVA),其實際添加量的15%以上隨著離心母液被離心排放進廢水中,是離心母液中的主要污染物,其他的添加劑也均為類似的大分子鏈的難以生物一次降解的污染物。水溫較
高,一般在60-70度之間。
前幾年,國內企業及環保公司對離心母液廢水進行單獨研究處理并成功實施的較少,一般情況下是企業將PVC母液廢水同企業的其他廢水混合處理后排放。因該母液水水質較好,近來也有企業對母液水進行簡單處理后作為各類沖洗水使用,致使母液水這一有著較大的潛在回收利用價值的寶貴資源被白白浪費掉。
山東帕克廢水處理有限公司通過對PVC母液水的長期跟蹤研究,合作數家生產廠家,投資進行中試裝置實驗,通過反復的實驗論證,在獲取大量可靠數據的基礎上,獨立開發的生化法+雙臭氧曝氣法取得成功。該工藝具有穩定性好、處理費用較低、出水全部回用的優點,其主要流程原理是將VC母液水經過水解酸化等工藝初級處理后,先用臭氧將廢水中的難以降解的分散劑、添加劑進行氧化,分解成適宜后續生化處理的物質,提高水體的可生化性,然后經生物膜法曝氣處理工藝,再經臭氧等工藝進行深度處理,從而達到回用聚合反應釜進水的水質要求(COD在20mg/L以下)。日處理量穩定在1500m3/d,最大處理量可達3000m3/d,處理成本在1.5元/m3左右。母液水深度處理后全部用作聚合加料用水且不對產品質量造成任何影響,大大提高了母液回用的價值。
按照國內現有生產能力計算,該工藝如果在氯堿行業推廣,每年將減排廢水近0.4億立方米,減排化學需氧量1.6萬噸,相應節約水資源0.4億立方米。山東帕克廢水處理有限公司開發的此項技術設計先進,工藝功能合理齊全,節能減排效果和經濟效益顯著,適用于PVC行業清潔安全生產,是國內最新的系統解決母液水處理難題的創新工藝。目前已在山東2家聚氯乙烯生產廠家取得了相同的實際工程使用效果。
我公司研發的此項PVC母液廢水全回用聚合釜工藝,相比其他環保工藝投資明顯較少,土建、設備僅需500萬元左右(按日處理量1500m3/d計算),處理效果好,成本低,母液中含有的少量VC顆粒能實現在線回收,回收率可達到98%,大大方便了母液的后續處理。運用該成果,每年可節水40萬噸,節約資金400萬元。一年半即可收回投資成本,同時為企業實現化工生產零排放的目標奠定的強有力的基礎!